日本防卫省又在讲“中国鬼故事”,但这次的剧本写得尤其离奇:一份给解放军开出的兵力清单,数字精确到个位数,却荒诞到仿佛来自平行时空。
这是一本精心计算过的糊涂账
这份年度防卫白皮书,已经成了东京的一种政治仪式,核心议题雷打不动地锁定中国。然而,今年的焦点不再是那些“最大战略挑战”之类的空泛口号,而是一份让人啼笑皆非的解放军“兵器谱”。报告宣称,到2025年,中国歼-20隐形战机将达到230架,歼-16战斗机312架,四代与五代主力战机总数则不多不少,正好1668架。
这种会计报表式的精算,本想炫耀其情报之精准,结果却与现实观感和产业常识撞了个满怀。以最关键的歼-20为例,白皮书推断其在过去一年仅仅入列30架。可就在不久前,连大洋彼岸的美国军工巨头高管都公开承认,歼-20的年产量正在追赶F-35,朝着每年百架的规模狂奔。
这就带来一个极富画面感的问题:如果工厂一年造出上百架,军队最终却只接收三十架,那中间凭空消失的大几十架先进战机去了哪里?难道刚走下生产线,就被直接推进机库封存,等着落灰蒙尘吗?这种算法描绘的景象,与外界观察到的生产线脉动、新厂房拔地而起的火热现实,构成了两个互不搭界的平行世界。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了歼-16战斗机身上。作为一款技术早已炉火纯青的四代半战机,其生产与列装速度理应更快。白皮书给出的年增量却是区区20架。要知道,负责生产的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正同步推进着歼-16D电子战机、歼-15T弹射舰载机、乃至歼-35隐形舰载机等多个重点型号,如此评估,几乎是对其工业心脏的一次公然“侮辱”。
而海军歼-15舰载机的数据则更显离奇。报告称其总数仅为70架。殊不知,就在前段时间,国内军事爱好者仅凭官方新闻画面中一闪而过的弹射型歼-15T机身编号,就大胆推断,光是这一新型号的数量就可能已逼近70架大关。
这两艘航母在西太平洋演训期间,新机换装速度有目共睹,总数怎么可能还停留在两位数?这还不算“辽宁”舰与“山东”舰上原有的滑跃起飞型号,以及新近亮相的电子战衍生型号。
将这些“缩水”数据汇总,报告得出了一个惊人结论:成飞与沈飞两大航空巨头全力运转,一年的产出居然只有区区80架主力战机。这与其说是一份严肃的军力评估,不如说是一场精心校准过的政治表演。既然数字如此不堪一击,东京为何还要一本正经地将其写入官方文件?答案或许并不复杂:这份报告的真正读者,首先是日本人自己。
威胁不大不小,预算不多不少,这才是刚刚好
近年来,日本政府正不遗余力地试图挣脱“和平宪法”的缰绳,谋求更大程度的军事正常化。然而,大规模扩军备战需要天文数字般的预算,而预算的通过,则需要国会与民意的双重首肯。面对国内根深蒂固的反战与和平主义思潮,政府必须端出一个足够有说服力的理由,一个“天将倾覆”的外部危机叙事。
“中国威胁论”无疑是最好用的工具。通过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咄咄逼人的邻国,渲染东亚地区一触即发的紧张氛围,再将日本自身的处境定义为“战后最危险的时期”,一种普遍的危机感便被成功地制造出来。在这种集体焦虑之下,申请天价防卫预算便显得顺理成章,甚至是“不得不为”的选择了。
而白皮书中那些被刻意压低的数字,正是一种巧妙的心理操控术。一方面,它必须承认中国的军力在持续增长,以此坐实“威胁”的客观存在,为自己的扩军计划提供合法性。另一方面,它又必须将这种威胁的程度,精准地控制在一个“可以应对”的范围内。
这背后的潜台词是:敌人虽然在变强,但还没到不可战胜的地步。只要我们愿意掏钱,投入更多资金、采购更先进的武器,就仍然有与之抗衡、甚至战而胜之的可能。这种叙事,就像是把威胁的“温度”调得刚刚好,既能有效动员民众支持防卫政策,又不至于让他们因感到对手过于强大而彻底陷入绝望,继而放弃抵抗。
这本白皮书的另一批重要受众,则是大洋彼岸的美国及其盟友。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关键支点,日本的战略动向必须与华盛顿保持高度一致。通过白皮书高调宣扬“中国威胁”,既是向美国表忠心,也是在为巩固围堵中国的战略统一战线添砖加瓦,扮演好“亚洲桥头堡”的角色。
这里的算计同样微妙。如果将解放军的实力如实呈现,甚至描绘得足以与美军分庭抗礼,那么整个剧本就讲不通了。日本民众会反问:如果连强大的美军都感到棘手,那自卫队跟上去掺和的意义何在?一旦这种无力感蔓延,政府的强硬路线便会失去民意基础。
因此,白皮书必须给中国的实力进行“美颜”和“瘦身”,让国内民众和国际盟友相信,中国的威胁虽然客观存在,但在强大的日美同盟体系下,它依然是“可控”且可以“管理”的。它所要维持的,正是一种微妙的平衡:中国必须是一个“反派”,但决不能是一个强到让玩家直接删号不玩的“魔王”。
当数字游戏撞上历史铁案,谁更不堪一击?
对于这场自说自话的政治表演,中国的回应直接而有力。国防部发言人直斥其为充斥着“虚假叙事”的“对华抹黑”。中方的回应不只是简单的反驳,更是一种势大力沉的敲打。发言人特意提及,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
这句话的分量极重。它瞬间将这场关于军备数字的算术题,拉回到了历史与国际法理的严肃框架之中。它在清晰地提醒日本,台湾回归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果实与战后国际秩序的核心组成部分,这是写在《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里的历史铁案,不容任何势力以任何借口翻案。
这番话语,是在告诫东京,历史的教训不应被遗忘。日本军国主义曾给亚洲带来的深重灾难,是整个地区无法磨灭的集体记忆。而如今的日本,非但不深刻反省,反而试图重走扩军老路,甚至在“无核三原则”这类国家和平的根本基石上都动起了歪脑筋。这种危险的动向,不仅让中国警惕,也让整个亚洲感到不安。
说到底,日本的这份防卫白皮书,无论如何粉饰自身、如何扭曲邻国,都更像是一面精心摆放在国会和媒体面前的政治哈哈镜。它照出的并非解放军的真实面貌,而是日本政府希望其国民和世界看到的、那个经过刻意裁剪和扭曲的“中国威胁”幻象。
然而,镜花水月终究虚幻。无论白皮书上的数字游戏玩得多么花哨,都无法改变物理世界的现实。那些被称为歼-20、歼-16、歼-15T的钢铁雄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生产线上滑出,飞向广阔的海天。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力增长,绝非一份涂脂抹粉的报告所能掩盖。
在一个实力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世界里,真正的安全性,从来不是源于渲染虚假的威胁,更不是来自代价高昂的军备竞赛。
那面扭曲的镜子,或许是时候该照向他们自己了。
股票配资世界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