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下面是改写后的文章,每段保持原意且增加了细节描述,全文长度变化不大:
---
1943年11月3日,希特勒向德国军队发出了明确的命令:“各类情报迹象显示,敌军计划最迟将在1944年春季发动反攻,最有可能的登陆地点锁定在加莱海岸。务必全力加强加莱的防御工事。”
这条命令体现了德国最高指挥部对加莱地区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希特勒把这里视为防御的核心重镇。相较之下,诺曼底的防御排在第二位,优先级稍低。
展开剩余89%因此,希特勒不仅把19个师的德军主力兵力调往加莱,还派遣了约九万人的6个师驻守诺曼底海域,只有极少数兵力布防于康坦丁半岛。
虽然诺曼底守军兵力有限,但希特勒留有后手,若盟军选择诺曼底登陆,他保证能在三天内调动30个师增援,显示出德军的战略灵活性。
盟军在制订“霸王行动”的具体作战计划时,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决定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
为了迷惑德军前线司令隆美尔,艾森豪威尔专门组建了“伦敦控制小组”,这个部门专门负责对德军进行情报欺骗,设计了一系列虚假的登陆计划。
“伦敦控制小组”的最终目标是误导德军,把西线防御兵力吸引到距离诺曼底海岸较远的区域,从而为盟军在诺曼底海滩的登陆争取最大的战略优势。
盟军通过制造真假难辨的假象,想让隆美尔和希特勒坚信:诺曼底的登陆只是佯攻,真正的主攻点其实是加莱海域。
为了让假象更具说服力,艾森豪威尔还邀请了美国好莱坞和英国电影制片厂的专业道具师及布景师,制作了大量假的登陆艇和坦克。
他们甚至用帆布搭建了临时指挥所、弹药库、战地医院、工兵营以及部队食堂等假建筑,营造出一个“活生生”的战备基地假象。
诺曼底登陆战役中,艾森豪威尔的两大得力助手——美国五星上将乔治·巴顿和英国将军蒙哥马利,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巴顿率领的“美国第一集团军”驻扎在英格兰东南部,即加莱海岸对面。实际上,这个“第一集团军”只是虚构的部队编号,根本不存在。因为军方深知一句话:“巴顿将军在哪儿,登陆就会在哪儿!”
尽管如此,隆美尔的疑虑并未完全消除,尤其是蒙哥马利这位对手尚未“现身”。
艾森豪威尔预见到了这一点,考虑到蒙哥马利需要留在指挥部专注策划,无法亲临加莱,于是派人詹姆斯冒充蒙哥马利现身公众视野,并秘密搭乘飞机抵达英国控制下的直布罗陀。
1944年5月26日凌晨,假蒙哥马利在一片欢呼声中抵达直布罗陀总督官邸,总督伊斯特伍德亲自迎接。当天晚上,当地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欢迎宴会,制造了蒙哥马利亲临的假象。
这一消息很快被德国情报人员截获,并传递到了隆美尔耳中。
直到此时,隆美尔和希特勒才彻底相信,盟军的主攻方向是加莱海岸,随即开始向该地区调遣大量兵力,极力加强防御工事。
虽然隆美尔坚信加莱是主战场,但他认为短时间内盟军不会发起大规模进攻,只要守住加莱,坚固的“大西洋壁垒”便能稳固防线。
正是这种判断,促使隆美尔将绝大部分兵力集中于加莱,诺曼底仅留少量防守。
兵力部署完毕后,6月6日正值隆美尔妻子的生日,他放心地离开前线,返回柏林陪伴家人。
然而,命运的安排出人意料。
1944年6月5日晚20时,隆美尔已身处柏林家中,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果断下令,“霸王行动”正式拉开序幕。
盟军动用了2700多架轰炸机,在诺曼底海岸96公里范围内进行持续两个小时的轰炸,投弹量超过9000吨,猛烈摧毁敌军防线。
晚上22时,24架飞机空投了2000具假伞兵,伞兵装备了自动点燃的鞭炮,模拟机枪声响,制造混乱假象。
同时,盟军还组织了由18艘小艇组成的舰队向加莱海域疾驰,每艘小艇后拖着带有雷达发射器的大气球,这些气球发出的雷达信号等同于万吨级登陆舰。
盟军的各种行动有真有假,成功干扰德军判断。诺曼底指挥部报告纷纷,有称“盟军伞兵着陆”,也有称“发现假伞兵”。
此时隆美尔不在前线指挥,德军陷入无主状态,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击手足无措。
艾森豪威尔早有准备,担心德军突破先遣部队防线,因此命令空降兵在登陆滩头外围纵深展开空降,形成合围态势。
6月5日晚23时,盟军派遣三个空降师共24个伞兵营,从德军防线左右翼及后方同时降落,占据关键位置,破坏德军防御阵地,为主力登陆扫清道路。
空降部队的行动为登陆战役的初期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6月6日清晨,隆美尔接到情报后,急忙从柏林赶赴诺曼底。
诺曼底防御力量薄弱,他试图调动驻守加莱的装甲师增援,但遭德国最高统帅部作战部长约德尔拒绝。
约德尔坚信6月6日恶劣天气不适合登陆,盟军此次攻势只是佯攻,故拒绝批准装甲师调动。
希特勒事先规定,装甲师不得未经他本人许可调动,而6月6日清晨,希特勒因熬夜仍在睡眠,约德尔不敢轻易打扰。
约德尔的分析看似合理,认为盟军不会冒险在天气差的情况下发动大规模进攻,仍把主攻点锁定在加莱。
然而,他低估了艾森豪威尔的果断和盟军的作战计划。
早在5月底,盟军气象部门分析潮汐、月相、日出等自然现象,锁定6月5日至7日为最佳登陆窗口。
只有这三天,月亮、潮水和日出恰巧同时出现,利于夜间隐蔽渡海和空降部队顺利突击。
登陆前,轰炸和炮击要在短短40分钟的日光时间内完成,清除滩头障碍物,而障碍物只有潮水退去后才能暴露。
艾森豪威尔强调:“万事俱备,只怕有风。”
正如预料,6月初英吉利海峡遭遇罕见强风,二十年来罕见。隆美尔也因判断盟军短期内不会行动,安心陪伴妻子过生日。
虽然6月6日天气恶劣,艾森豪威尔仍决定按计划发动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登陆不仅是军事行动,更涉及复杂的政治背景。
1941年7月,苏联最高领导斯大林曾要求英美开辟第二战场,缓解东线压力,但被拒绝。丘吉尔和罗斯福希望让德苏两败俱伤后渔翁得利。
然而,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大胜,改变了战争形势。
1944年5月1日,斯大林发布命令,要彻底击溃德军,解放被德国奴役的欧洲国家。
盟军感到时不我待,不能再拖延开辟第二战场,丘吉尔和罗斯福达成共识,艾森豪威尔也看透了政治意图。
6月4日至5日,艾森豪威尔多次召开高级将领会议,最终决定利用难得的好天气,于6月6日凌晨发动登陆。
他同时准备了两份电报,一份庆祝成功,一份应对失败。
6月6日凌晨2点30分,庞大盟军舰队抵达法国海岸11海里处,登陆艇从运输舰转运准备冲击滩头。
登陆地点为诺曼底沿岸五个海滩:剑滩、朱诺滩、金滩、奥马哈滩和犹他滩。美军登陆奥马哈和犹他,英法联军负责剑滩和金滩,加拿大军则登陆朱诺滩。
希特勒早就认识到西线的重要性,要求加强防御,但西线部队多为受伤复员士兵,防御实力有限。
奥马哈滩和犹他滩是最难突破的,尤其奥马哈滩因高悬崖和狭窄通道,被誉为“血性奥马哈”,守军防御坚固。
艾森豪威尔选中奥马哈,是因为其位于犹他和金滩之间,战略位置极其关键。
德军在海岸建有16个坚固支撑点,配备机枪、反坦克炮,还在悬崖修建了暗堡,火炮覆盖整个海滩,对盟军舰队构成巨大威胁。
美军登陆时损失惨重,进攻一度陷入僵局,最终在空中轰炸和海军火炮支援下才艰难夺下阵地,稳住局势。
直到6月6日中午,沉睡的希特勒被急报惊醒,作战部长约德尔迅速汇报战况。
希特勒怒不可遏:“这些该死的家伙,终于登陆了!”
他立即命令从加莱派装甲师增援,并下令“今晚必须彻底清除诺曼底滩头的盟军。”
隆美尔直到当晚深夜才赶回前线,但此时盟军已稳固阵地。
尽管德军装甲部奋力反击,盟军凭借空中和海上火力优势掌握制空权,战局已明显倾向盟军。
希特勒下令要像四年前敦刻尔克撤退时那样将盟军逼回海上,但此时德军已无力回天。
6月12日,真正的蒙哥马利将军率领第21集团军巩固诺曼底登陆场,巴顿也在数日后进入法国指挥战斗。
随着盟军名将不断抵达,德军节节败退。
经历滩头争夺战,隆美尔意识到继续硬拼必败无疑,萌生了结束战争、与英美和谈的念头,却遭希特勒严词拒绝,逐渐失去其信任。
---
需要我帮你提炼重点或者整理成提纲吗?
发布于:天津市股票配资世界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