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除夕,河北易县塘湖镇,一场精心策划的鸿门宴正在上演。赵玉昆摆下三十八道菜,开了珍藏十年的汾酒,就等着杨成武入席。可这位晋察冀一分区司令员,偏偏以胃不舒服为由婉拒了邀请。
赵玉昆表面不动声色,心里却暗骂:这姓杨的,真不给面子。他哪里知道,杨成武早已察觉端倪。三天前,杨成武收到情报,说赵玉昆的人去保定买了日式武器包装盒。这消息让杨成武警觉起来,他立即调了一支警卫连,藏在镇外的山神庙里。
那天晚上,杨成武和警卫员在山神庙啃着窝头,喝着冷水。警卫员问:"司令,真不去?"杨成武头也不抬:"这顿饭,吃不得。"事实证明,他的判断完全正确。饭局刚散,赵玉昆的人还没来得及动手,就被杨成武的警卫连堵了个正着。
这事得从1939年初说起。那年春天,25岁的杨成武刚到狼牙山,想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可山上条件艰苦,水源少,野果撑不过半个月。就在这时候,赵玉昆带着五千人投奔八路军。他原本是东北军出身,后来在河北拉了一支队伍,打着抗日旗号,干的却是劫掠的勾当。
赵玉昆提了不少条件,什么伙食翻倍、自由行动、亲信升团长。杨成武虽然觉得不妥,但当时兵源紧张,也只能答应。他派了些政工干部去改造这支部队,可效果并不理想。赵玉昆的司令部里常年飘着鸦片味儿,他手下的军官赌博、勒索、搞"抗日捐"。
有次吃饭,赵玉昆递了一根进口雪茄,杨成武没接,说自己只抽旱烟。赵玉昆当场就黑了脸,回头就骂:"真把自己当回事了。"从那以后,赵玉昆开始动起了歪心思。
那顿除夕饭,赵玉昆安排得特别周密。菜是提前两天从保定运来的,酒坛也是特意挑的年份。他知道杨成武爱吃清淡的,菜里连辣椒都没放。可他没想到,杨成武根本不打算来。
三天前,杨成武收到情报,说赵玉昆的人去了保定,买了不少日式武器包装盒。他觉得不对劲,就把高鹏、黄寿发等人叫到屋里说:"你们几个去,我就不去了。"当晚,警卫连悄悄上山,藏在五公里外的山神庙。
饭局刚散,赵玉昆的人还没来得及动手,就被堵了个正着。后来缴获的日军文件里写得清楚,那天确实有五百伪军在塘湖镇外埋伏,等的就是杨司令。
这事之后,赵玉昆没再装。1941年,他带着人彻底叛变,投靠了日军。他交出了一整套根据地地图,连狼牙山的小路都标得清清楚楚。那年秋天,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发动大扫荡。赵玉昆亲自带路,一路攻向一分区机关。
杨成武被迫分散部队,准备转移。最紧要的时候,一团七连六班的五名战士自愿留下断后。他们最后跳下悬崖,用生命换来主力部队的生机。后来被俘的伪军说,那天赵玉昆听说跳崖的其中一个姓胡,是他当年手下,气得当场摔了酒杯。
战后很多年,赵玉昆躲在北平卖煎饼。他为了不被认出,拿滚烫的黄豆毁了自己的脸。可终究还是被认出来了。公审那天,定兴县委书记的女儿捧着父亲的《党员登记表》站在台上,眼睛通红:"你害死的,不止是五壮士。"
杨成武在晚年写下这一段,只写了一句:"年夜饭吃了老乡送的窝头,甚香。"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劝他赴饭局了。
有时候,一顿饭的代价,可能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股票配资世界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