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是南唐的末代君主,也是五代十国最负盛名的词人之一。在文学造诣上,他堪称五代词坛的巅峰人物,连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都对他推崇备至。
与其他词人不同,李煜的作品充满了真挚的情感。读他的词作,仿佛能看见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他最大的创作特点就是真——无论身处何种境遇,他都会将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倾注于笔端。
然而这种毫不掩饰的真性情,在乱世中却成了致命的弱点。命运弄人,这个本不适合政治的词人,偏偏被推上了南唐国君的宝座。当宋太祖赵匡胤灭掉南汉后,李煜立即自降身份,改称江南国主,甚至拆除了象征皇权的宫殿装饰,以示臣服。
展开剩余75%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赵匡胤最终还是发兵攻陷金陵。李煜不仅失去了王位,还被押解到汴京成为阶下囚。即便身处敌国都城,他依然无法掩饰对故国之思,这与当年乐不思蜀的刘禅形成鲜明对比,自然难逃赵匡胤的猜忌。
谁也没想到,最终夺走李煜性命的,竟是他创作的一首千古绝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词写于公元937年,当时正值七夕佳节,似乎预示了这位词人浪漫多情的一生。
李煜本名李从嘉,虽生于皇室,却对权力毫无兴趣。他自幼酷爱诗词书画,长相却颇为奇特——宽额重瞳、双目异相,这在古代被视为帝王之相。当时的太子李弘冀因此对他百般猜忌,为避祸端,李煜只能埋头典籍,不问政事。
戏剧性的是,李弘冀英年早逝,大臣钟谟曾以懦弱、好佛为由反对立他为太子。但李璟执意传位,最终将这位不情愿的文人推上了皇位。在位期间,李煜沉溺享乐,荒废朝政,而此时北方的宋朝正在赵匡胤的治理下日益强盛。
当赵匡胤剑指南汉时,李煜不仅没有警觉,反而落井下石。直到宋军陈兵汉阳,他才慌忙自降身份,甚至派弟弟出使求和。但一切为时已晚,金陵城破后,李煜彻底沦为阶下囚。
在汴京的日子里,亡国之痛时刻折磨着李煜。当他的《虞美人》传唱开来,词中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哀思触怒了宋太宗。一剂毒酒,为这位词人皇帝的生命画上了句号。
法国文豪缪塞曾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李煜的词作固然感人,但他怀念的终究是昔日的奢靡生活,而非百姓疾苦。作为一国之君却只顾享乐,他的悲剧结局,或许正是历史的必然。
发布于:天津市股票配资世界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